“中國白——德化白瓷展”亮相國家博物館
德化瓷窯興于唐宋,盛于元明,名于當下,以白見長,最負盛名。在長達數(shù)個世紀的海上絲路貿(mào)易中,一抹凝脂如玉的“中國白”,承載著漲海聲中萬國商旅對于神秘東方的無限神往,亦折射出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。千百年間,清雅澄明、纖塵不生的德化白瓷,雖樸素淡雅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。
2023年8月26日,中國國家博物館聯(lián)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、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、德化縣人民政府等機構共同舉辦“中國白——德化白瓷展”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。展覽位于國博北1、北2展廳,展期3個月。
本次展覽精心遴選出從古至今400余件組德化白瓷展品,分為“一白獨秀”和“百技爭艷”兩個單元。除了涵蓋“何朝宗”款觀音像、“筍江山人”款觀音等傳世精品,尾林窯遺址、華光礁一號沉船等德化窯古代珍品,而且集中展現(xiàn)了現(xiàn)當代德化藝術家的杰作,體現(xiàn)了德化瓷精湛的制瓷技藝和一脈相承的傳承創(chuàng)新。
本次展覽突破傳統(tǒng)上對瓷器按造型功用和歷史演變進行分類的結構形式,從“中國白”的特殊視角出發(fā),結合白瓷的藝術特性,通過色譜分析,把德化窯傳統(tǒng)的“豬油白”“象牙白”“孩兒紅”等概念進行科學界定和歸納,以對應的展品加以呈現(xiàn),讓觀眾在感受德化白瓷藝術韻味的同時更加深刻領會讓世界認可的“中國白”的獨特魅力。
白是中國傳統(tǒng)五正色之一。中國古人的世界觀認為,白色是化育天地萬物的基礎,白立而五色成。第一單元“一白獨秀”分為青白、象牙白、豬油白、孩兒紅、建白、高白六個部分;第二單元“百技爭艷”則分為自在觀音、眾神之境、人文風骨、民風百態(tài)、羽衣霓裳、花團錦簇、云歌露飲七個部分。
德化地區(qū)的陶瓷制作源遠流長,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;宋元時期,德化陶瓷業(yè)隨著海外貿(mào)易的興盛而繁榮,青白瓷、白瓷成為主流,并源源不斷的銷往海外,成為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上重要的商品;明代,“中國白”在窯火的淬煉中脫穎而出,因如脂似玉,有溫潤的手感,是中國陶瓷發(fā)展史上的精品,從而風靡世界。
德化白瓷的行銷足跡,從東亞、東南亞,到南亞、西亞,再到歐洲,并深入歐洲大陸地區(qū),引發(fā)了歐洲人民對中國陶瓷的極大追捧。德化瓷塑取材廣泛,以各式觀音、如來、彌勒、羅漢、八仙等道釋人物為主,以神化傳說、歷史典故、民間故事為創(chuàng)作素材,另有專供外銷的特定題材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器物譜系。
德化白瓷品類多樣、題材豐富,既有根植于中國傳統(tǒng)美學和工藝的本土元素,也有體現(xiàn)出多種文化交流互鑒、相互交融的外銷特色,形成了自身獨到的器物譜系和藝術風格,時至今日依然歷久彌新,在熊熊窯火間煥發(fā)著不可磨滅的神采。
隨著時代發(fā)展,現(xiàn)當代德化匠人在新時代師古而不泥古,在繼承中大膽創(chuàng)新,推陳出新,塑造出變化萬千的德化瓷器。雕塑技藝逐步得到發(fā)揚,藝術題材不斷拓展,人物形象愈加豐富,表現(xiàn)手法呈現(xiàn)更加多姿多彩的潮流和趨勢。(本文圖片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提供)